计算力学(双语)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版
课程编号 |
16A16109 |
||
课程中文名称 |
计算力学 |
||
课程英文名称 |
Computational Mechanics |
||
课程性质 |
专业核心必修课 |
||
学时 |
48 |
学分 |
3 |
适用专业 |
工程力学 |
||
先修课程 |
结构力学、弹性力学、数学物理方法 |
||
教材 |
|
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计算力学的常用方法,掌握其中理论基础相对完备、应用最为广泛的有限元法(Finite Element Method)的基本原理、有限元方程的建立方法、计算方案;初步学会有限元基本程序的编制;理解有限元法的思想、特点和应用条件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,达到以下列课程目标:
1. 了解计算力学常用的方法和相关软件。
2. 掌握有限元法的标准求解过程。
3. 掌握有限元法中弱形式和变分原理的理论基础。
4. 掌握有限元各类单元和插值函数的构造方法。
5. 掌握有限元等参元和数值积分方法。
6. 掌握弹性力学问题有限元方法的一般原理和表达格式。
7. 掌握线性代数方程组的解法
8. 了解有限元法应用中的若干实际考虑。
9. 基本掌握有限元基本程序的编制。
序号 |
毕业要求指标点 |
课程目标1 |
课程目标2 |
课程目标3 |
课程目标4 |
课程目标5 |
课程目标6 |
课程目标7 |
课程目标8 |
课程目标9 |
1 |
毕业要求3 |
L1 |
L2 |
L2 |
L2 |
L2 |
L2 |
L2 |
L2 |
L5 |
2 |
毕业要求4 |
L1 |
L3 |
L3 |
L3 |
L3 |
L3 |
L3 |
L3 |
L5 |
3 |
毕业要求5 |
L1 |
L1 |
L1 |
L1 |
L1 |
L1 |
L1 |
L1 |
L5 |
教学内容模块(章节) |
教学内容 |
对应的课程目标 |
教学方法 |
|
计算力学和有限元法概述 |
1. 计算力学常用方法 2. 计算力学软件 3. 有限元法发展简介 |
课程目标1 |
课堂讲授 作业练习 |
|
有限元法的标准求解过程 |
1. 有限元整体求解思想 2. 单元的离散、组装 3. 形函数、坐标变换、位移方程组、应力和应变求解基本概念 4. 矩阵位移法和有限元法标准求解过程 |
课程目标2 |
课堂讲授 作业练习 |
|
有限元法的理论基础 |
1. 微分方程的等效积分弱形式 2. 伽辽金法 3. 变分法基本原理 4. 线性自伴随算子的变分形式 |
课程目标3 |
课堂讲授 作业练习 |
|
单元和插值函数的构造 |
1. 一维单元 2. 二维单元 3. 三维单元 4. 升阶谱单元 |
课程目标4 |
课堂讲授 作业练习 |
|
等参元和数值积分 |
1. 等参变换的概念和单元矩阵的变换 2. 等参变换的条件和等参单元的收敛性 3. 等参元用于分析弹性力学问题的一般格式 4. 数值积分方法 5. 等参元计算中数值积分阶次的选择 |
课程目标5 |
课堂讲授 作业练习 |
|
弹性力学问题有限元方法的一般原理和表达格式 |
1.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有限元格式 2. 广义坐标有限元的一般格式 3. 有限元解的性质和收敛准则 |
课程目标6 |
课堂讲授 作业练习 |
|
线性代数方程组的解法 |
1. 高斯消去法及其变化形式 2. 带状稀疏矩阵的直接解法 3. 利用外存的直接解法 4. 迭代解法 |
课程目标7 |
课堂讲授 作业练习 |
|
有限元法应用中的若干实际考虑 |
1. 分片试验 2. 应力计算结果的性质和处理 3. 超收敛计算与误差估计 4. 自适应分析 |
课程目标8 |
课堂讲授 作业练习 |
|
有限元分析的计算程序 |
1. 有限元分析的主体程序 2. 前处理程序 3. 后处理程序 |
课程目标9 |
课堂讲授 作业练习 |
教学内容模块(章节) |
课时分配 |
|||||
讲课学时 |
讨论学时 |
实验学时 |
其他学时 |
自主学习 |
小计 |
|
计算力学和有限元法概述 |
2 |
2 |
||||
有限元法的标准求解过程 |
8 |
8 |
||||
有限元法的理论基础 |
6 |
6 |
||||
单元和插值函数的构造 |
8 |
8 |
||||
等参元和数值积分 |
4 |
4 |
||||
弹性力学问题有限元方法的一般原理和表达格式 |
8 |
8 |
||||
线性代数方程组的解法 |
4 |
4 |
||||
有限元法应用中的若干实际考虑 |
4 |
4 |
||||
有限元分析的计算程序 |
4 |
4 |
||||
合计 |
48 |
48 |
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,最终考试成绩为平时成绩(60%)与试卷成绩(40%)之和。平时成绩认定以课后作业、随堂测验、编程大作业等方式确定。
序号 |
课程目标 |
考核环节 |
在课程考核中的 占比(%) |
考核细则 |
1 |
课程目标1 |
考勤+课后作业+课程考试 |
5 |
主要考核学生出勤、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,按5%计入课程考核总成绩。 |
2 |
课程目标2 |
考勤+课后作业+课程考试 |
15 |
主要考核学生出勤、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,按15%计入课程考核总成绩。 |
3 |
课程目标3 |
考勤+课后作业+课程考试 |
10 |
主要考核学生出勤、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,按10%计入课程考核总成绩。 |
4 |
课程目标4 |
考勤+课后作业+课程考试 |
10 |
主要考核学生出勤、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,按10%计入课程考核总成绩。 |
5 |
课程目标5 |
考勤+课后作业+课程考试 |
10 |
主要考核学生出勤、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,按10%计入课程考核总成绩。 |
6 |
课程目标6 |
考勤+课后作业+课程考试 |
15 |
主要考核学生出勤、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,按15%计入课程考核总成绩。 |
7 |
课程目标7 |
考勤+课后作业+课程考试 |
10 |
主要考核学生出勤、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,按10%计入课程考核总成绩。 |
8 |
课程目标8 |
考勤+课后作业 |
5 |
主要考核学生出勤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,按5%计入课程考核总成绩。 |
9 |
课程目标9 |
编程大作业 |
20 |
考核学生使用学习的有限元基本方法,进行实际程序编制和计算分析,按20%计入课程考核总成绩。 |
[1] Yongliang Wang. Basic Theory of Finite Element Method. Science Press & EDP Press, 2022.
[2] O. C. Zienkiewicz, R. L. Taylor, J. Z. Zhu.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: Its Basis & Fundamentals (7th edition). Elsevier Pte Ltd, 2015.
[3] Yongliang Wang. Adaptive Analysis of Damage and Fracture in Rock with Multiphysical Fields Coupling. Science Press & Springer Press, 2021.
[4] O. C. Zienkiewicz, R. L. Taylor著, 曾攀译. 有限元方法: 基本原理(第5卷). 清华大学出版社, 2008.
Computational Rock Mechanics Research Group
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l Resources and Safe Mining,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(BJ)
Email: wangyl@tsinghua.org.cn, WeChat: WYL659818354